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【解析现象】90后为什么不买房?

发表于2014-09-04
标签:婚房 中心 投资 房产 买房 

“谁让你给我买房的?我倒是想看看如果我没有房,她现在会不会嫁给我。”

这大概是我身边唯一一个会“指责”父母给自己买房的朋友了。在工作了四年以后,男生 F 选择继续去欧洲读硕,他妻子则申到了香港的博士学位。现在,两人在深圳靠近香港的地方租了一个小屋,日子过得恬淡也充实。而上海市中心那套近 200 平的无贷婚房,除了在他们办仪式的那个月得到了主人的重视,其他的时候也不过是一处也许会继续升值的资产而已。

资产有意义吗?当然有意义!但对 F 来说,这不属于他,也并非他的“刚需”所在。他的爱人在哪里,家才在哪里。至于居所是租是买,真的没那么重要。

其实,关于 90 后是否还需要买房的讨论,更多的还是聚焦在,若干年后房产“供需”是否匹配的问题上。还真有人列出了一个复杂的算术式,说如果从祖父母、父母辈继承了房产,作为独生子女的 90 后也许完全不需要买房,就可以坐拥 3-4 套。

所以依旧回到了那个问题,如果把房子当作资产,那无可厚非,爱买买呗。但如果因为这套房子,就束缚了自己的选择,它还是一种需要吗?在我看来,房子再大,也大不过要看世界的欲望啊。

再说一个好朋友的故事。 K 在名校金融硕士毕业以后,就如愿进入了投行工作,开始了别人眼中光鲜而体面的生活。但这两年行业整体并不那么景气,除了每天 14 个小时的工作,还要应付 CFA 、 CPA 、保代等各种考试。工作 3 年的他,有一次疲惫地跟我说,“你知道吗,其实我最想做的职业,还是培训师。”

“那为什么不能辞职去做培训师呢?”

“因为现在每个月房贷就要还 15000 ,如果辞掉了现在的工作,培训师兼职又不稳定的话,要怎么办呢?”

无言以对。

后来得知,因为房子买在了上海的缘故,K在求职过程中,还放弃了一个北京高薪 Offer 的机会。在辞职以后,我原本期待着他会选择一份更加顺从内心的工作,最终还是迫于现实的压力,跳到了另一家券商的投行部。

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心酸的故事。我曾经看过他在讲台上口若悬河、神采飞扬的状态,也是少有的几乎所有学员都给他打满分的明星讲师。既没有妻儿的压力,又不是不清楚自己心所向往,为什么最终还是因为一套房,而阻碍了过更自在生活的可能?

作为一个甚少财务性收入、没有银行负债的 80 后“屌丝”,我其实没什么资格对 90 后说,真的不需要买房。不仅是因为未来房产的供需比,也许会和现在不同;也是因为生活还有无限的可能,只要你的亲人和爱人在哪里,哪里就是家。而有房子,也未必有家,不是吗?(再强调一下,如果视购房为投资需求的话,另当别论。)

而我自己,在毕业后离开生活了 20 多年的上海,成为了一个“北漂”。很多身边人不解,那你会一直待在北京吗?你还会回上海买房吗?我好像总是不知该如何回答。因为在此之前,还有更让我为之兴奋的问题:我能不能去法国从种植开始学习葡萄酒?我还能去米兰学艺术设计吗?或者去硅谷的新创企业体验一下极客的世界?房子在这些事情面前,显得多么的苍白而无趣。

我只想说,如果买房需要让父母耗尽毕生积蓄,自己要节衣缩食来偿还贷款,甚至不敢换工作,不敢闯世界,那还是省一省,先投资自己吧。这年头,已经不是当初靠炒炒地皮就能实现财务自由的宏观环境了。

当然,选择小富即安的稳定生活,还是居无定所的自由世界,都只是个人的选择,没有好坏对错。传统一派此时还是会跳出来反驳道:有房才是成家的前提。我只能说,这也是因人而异。

至少我可以想象,等哪天我的爱人问我:“我没有房子,你还愿意嫁给我,和我一起去看世界吗?”

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我愿意。”

上一页|1|
/1页